《那年風火》[那年風火] - 第7章 趙家村眾人議募資

「英知府且勿如此,這也是預料之中的事。」通判大人說道。

英翰垂頭嘆了口氣。

「張大人說言不虛,英大人先不要憂慮」,郭知府說道,又對那斥候說道:「你且下去領賞休息去吧」。

那兵士便退下去了。

「眾位大人現下可有高見?」郭知府問道,轉身便走到大堂的地圖旁,眾大人也尾隨而至。

「僧王的回信已經到了,他現在在河南境內,據此最近,說是讓我等堅守州府,整軍備戰,廣募兵勇,不日差一營人馬,再行剿捻。袁大人在淮河之南力戰捻匪,還沒有回信。恐怕也是無力分兵了。」郭知府邊看地圖邊說道,望着地圖上磨旗山,他愁眉緊鎖。

「大人,卑職以為,當務之急是再多派斥候,往趙家村,磨旗山,清河集等境內刺探軍情,收集情報,時刻掌握捻軍動向。」參將鄭大人說道。

「所言甚是,你回頭便去安排吧,有何軍情隨時回報!不過往來小心,不可打草驚蛇。」

「府台大人,現下捻匪雖然已經佔了磨旗山,但是尚未有什麼工事,我軍應該劫營才對」英翰說道。「況且僧王的援軍不日將至,州府之防務自然不用憂慮,倘若捻匪來犯,我們只要堅守不出就行了,以逸待勞即可」英翰說道,他是積極的主戰派,也希望有一次屬於自己的勝利。

「英大人有所不知啊,這前些日子,清河集兵敗,眼下州府四處都要防務,周邊的重鎮也要增加防務,我們綠營不過千名士兵,恐怕力不從心,無法分兵奪寨。」這鄭參將回道。

「怕是庸散慣了吧,再說可當真有這麼多軍兵?不會有什麼吃空餉吧?真有一千兵卒,分兵貳佰,奪了山頭,堅守陣地以待援軍。又有何不可?」英翰冷冷的道,他說這些話也是有所依據的,這鄭參將屬於漢將,一直防守提調宿州軍務,和知府郭大人素來交好,在這清末,各軍官吃空餉,中飽私囊的事情甚是普遍,軍隊減員不減名字,空餉都進了軍官的口袋。這英翰自從到了這宿州府,一直想建功立業,培植自己滿族的勢力,一直暗中搜羅一些證據,以此拿捏眾人,這自然是有證據,才敢當眾提點。

「英大人,你這開玩笑了,末將可一直用心辦差的,英大人和僧王素來交好,可別拿兄弟開玩笑,兄弟吃罪不起啊,末將還想請英大人在僧王面前多美言幾句,提點一二的,英大人可別拿重低音找悶子逗樂啊!哈哈。至於這分兵去奪山,還得由府台大人決定。」這鄭參將嚇得一頭冷汗,連忙賠了笑臉,打了哈哈,也暗着說英大人可別到僧王爺那裡去告狀。

「二位大人別傷了和氣,都是為朝廷辦差」這通判張大人看二人有所尷尬,便說道。

「眼下……英大人所言也有理,這樣吧,待斥候來報,探清山頂兵力,再做打算」,郭知府說道。

「鄭參將,你且準備二百兵卒,準備火器弓弩等物,此事嚴加保密,不得泄露半點風聲,至於何時動身,待通秉僧王爺後在做打算。此事鄭參將你親自去辦,不得假手他人,壞了大事。」

「嗻!」這鄭參將回道。

「倘若能奪了山頂,居高臨下,從東面補給陣地,堅守待援,只要能守住,這趙家村的捻匪必定退去。」英翰說道。

「當務之急,英大人,你來修書一封,令人送到僧王處,我想僧王爺註定不會袖手旁觀的。」郭知府說道,他心想要奪山是你提出的,僧王和你交好,有援兵,自然守得住,功勞是大家的。無援兵必然失敗,朝廷問罪也是你英翰大人的事,到時候推給英翰,死守州府即可。

「府台大人!卑職願請帥兵,整軍備戰,會同綠營將士,前去奪山,還請府台大人恩准。」英翰站起來,向郭世亨抱拳說道。

「這行伍之事,過於複雜,英大人你是讀書人,我看還是由趙參將安排吧。再說我等目前兵力有限,刀劍無眼,英大人如果有個三長兩短,我怎麼向朝廷交代」?郭知府說道。

「大人,卑職雖然讀書中舉,可在安徽署知縣至今,也多次和捻匪、太平軍交戰,也屢戰不爽,滿人以弓馬得天下……」英翰說道。

「英大人果敢英武,屢立奇功,我等都是知道的,只是眼下有更重要的事需要英大人協助,英大人總不能看着我和張大人這一把老骨頭累死吧?啊?哈哈」郭知府說道。

說到這裡,英翰也不好再強求,「聽府台大人吩咐,請大人示下。」他繼續說道。

「這募軍的事情如今怎樣了?可有着落?」郭知府忙問道。

「下官已經着手安排了,四個城門及府衙將於今日張榜告示,州府及周邊村鎮也令人沿街告人,明日起在府衙大門和西郊校場設置募兵點」英翰回道。

「近些年各地匪亂嚴重,朝廷准許各官員招募兵勇,但是所需軍需兵餉還是需要自己籌集,鄭將軍的一千綠營近些年已經夠讓本府頭疼的了,國庫空虛,宿州府不比大州,江浙富庶一帶均在太平長毛之手。唉!兵餉錢糧一事,我親自去辦,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!此次募兵望二位大人用心辦差,並告知一眾官吏,如有中飽私囊者嚴懲不貸!」

「嗻!」幾人齊聲回道。

「你們且退去吧,鄭參將,你且稍等,本官有事吩咐」郭知府說道。

「嗻」鄭參將回道。

待到眾人散去,鄭參將道:「府台大人有何吩咐?」

「你也看到了,現在是箭在弦上,你打算如何計較?」

「他英翰欺人太甚,以後再和他計較此事。府台大人有何高見,請大人明示!」

「以你二百人,就算奪了這山頭,也是守不住,我也無兵可派,只有以逸待勞,你且去偵查一二,摸清捻軍虛實和戰力,待到兵強馬壯,再去圍剿也不遲,當務之急還是確保州府以及周邊重鎮安危,不能顧此失彼,就算我宿州府闔城兵馬都去,也剿滅不了這一夥匪軍,他英翰仗着後台是僧王,正五品的宿州府同知對他來說有點小了,想要建功立業做

猜你喜歡